負壓隔離病房采用的主要技術途徑:
(1)負壓隔離及空氣凈化技術
采用通風控制技術,使排風量大于進風量,形成穩定負壓。室內的空氣壓力比室外低,能接受外部清潔空氣,室內被污染的空氣經高效過濾或徹底消毒后排出,不污染外部環境,從而切斷了空氣、飛沫等傳染病的傳播途徑。
(2)通風換氣和氣流組織技術
通過源源不斷引進新風,置換室內被患者污染的空氣,有效降低室內病原微生物的濃度,形成有利于醫護人員工作安全和患者康復的環境。
通過建立有序的空氣壓力梯度,實現空氣從清潔區到污染區的定向流動;通過合理布置進、排風口,使室內的氣流首先通過醫護人員的工作區,然后經過感染源(病床床頭),再到排風,形成有利于醫護人員的氣流組織。
由以上可見,在目前尚未有人工免疫手段的情況下,負壓隔離病房已成為控制傳染源與切斷空氣、飛沫等傳染病傳播途徑的最有效的醫療設施。
2003年,《WHO關于SARS醫院感染的控制指南》明確提出,SARS病人應優先采用大門關閉的負壓病房隔離。
負壓隔離病房總體設計要求
合理處理好“四流”:
1、人流
醫務人員工作通道與病人通道相互分開,互不交叉。
2、物流
清潔物與污染物路線相互分開,互不交叉。污染物必需經消毒滅菌處理或經特殊密閉封裝后方能運離病區。
3、氣流
應形成空氣從清潔區到污染區的定向流動;室內被污染的空氣經特殊處理后排出,應保證不污染外部環境。
4、水流
供水管必須安裝防回流裝置;半污染區和污染區下水道必須與建筑物的其它下水管線分離,且有明顯標志,下水必須經過消毒處理。